首页 > 软件资讯 > 新研究表明智能手表压力数据与佩戴者真实感受几乎无关

新研究表明智能手表压力数据与佩戴者真实感受几乎无关

时间:2025-08-15 08:32:41

消息,随着智能手表的普及,你是否关注过它对压力检测的有效性?日前,英国卫报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智能手表压力检测效能的报道,指出这些设备在准确测量用户心理压力方面效果不佳。与自我报告的压力水平相比,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关联。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在依赖智能设备进行心理健康监测时需要更加谨慎。

一项针对智能手表监测心理压力效果的研究由荷兰莱顿大学团队进行。研究对象为佩戴佳明(Garmin)vivosmart 手表青年,历时三个月。通过每日四次自填问卷收集压力、疲劳和睡眠情况,并与智能手表数据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智能手表可以有效监测心理压力,并提供精确的数据反馈,帮助使用者及早察觉并应对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最新信息显示:手腕上所佩戴的压力指数是指根据个人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脉搏、血压、血氧水平以及睡眠质量)通过分析综合所得,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反映个体的心理状态,通常被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最新研究表明,智能手表记录的压力指数与用户自报的压力几乎没有关联。研究负责人弗里德教授指出,智能手表主要依赖心率变化来判断压力状况,然而心率的变化不仅仅受压力影响,还可能受到兴奋、锻炼等正面情绪的影响。例如,在健身或参加婚礼时,有参与者被错误地判定为“压力过大”。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应更加关注真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而非单一的生理指标。

在疲劳监测方面,佳明手表的身体电量(body battery)数据与自报疲劳感存在一定程度关联,但整体相关性并不强,Garmin未公开其身体电量算法,但研究推测它可能主要基于脉搏和活动水平的综合计算。

相比手表,人们的实际睡眠状况更有可能与他们的主观睡眠体验相关联。大约七成的实验参与者表示,当他们自认改善了睡眠质量后,手表显示的平均睡眠时间会增加两小时。尽管如此,手表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长,而非全面反映用户的休息品质。

研究者指出,虽然智能手表可以捕捉到一些有用的健康信息,但它们在心理健康的诊断和监测上仍有局限性。专业人士建议公众应保持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些数据,并将其视为补充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标准。

热门推荐